联系我们

青岛振海船舶设备有限公司

地址:中国青岛市黄岛区平湖路188号(铁山工业园内)

手机:0532-82120662

电话:0532-82120662

邮箱:zhenhai0665@163.com

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新闻中心 > 公司新闻

专注者胜——访青岛振海船舶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根有

发布日期:2020-03-17 来源:http://www.qdzhenhai.cn/


专注,是一个信念,是一份坚持,是一种力量。只有专注,才能把时间、精力和智慧凝聚到所做的事业当中,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、主动性和创造性,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。

那么,一个企业是如何做到“专注”成就事业的呢?为此,我们采访了青岛振海船舶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根有。


企业发展步步为营

青岛振海船舶设备有限公司专注于船舶电气行业领域,致力于生产安全、高效船舶电气设备,并为客户提供更为经济和高效的电气管理平台,并以此来满足客户的需求。

振海船舶的前身——振海机电,成立于1990年,是青岛专业经营船舶配套产品的公司。2005年投资青岛胶南铁山工业园,创建青岛振海船舶设备有限公司,占地面积27000平方米,拥有独立设计、开发和生产舰船电气控制设备的能力。

企业创立后,先后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CCS(中国船级社)、BV(法国船级社)的工厂认证,同时取得了LR(英国劳氏船级社)、GL(德国船级社)、ABS(美国船级社)、ZY(中国渔检局)、NK(日本船级社)等国家船级社的产品认证。公司结合国内外先进生产设备及检测手段,为国内外多家知名船厂和船舶辅机厂进行配套,并提供船舶配套设备的整合性解决方案。

2014年,振海船舶成为施耐德全球化的合作伙伴之一,共享领先全球的电气技术,在科研技术、生产设备、产品品质、售后服务、人才储备、科学化管理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,结合最新科技,为客户提供全球同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自动化和电力配电系统。

2016年,振海船舶取得军委装备发展部颁发的“装备承制单位注册证书”,注册编入《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承制单位名录》,为公司与部队合作进军军品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在北海舰装指导下,公司设立了“北海舰船装备军民联合保障中心”(现入住的军工企业已有20余家),搭建了为北海辖区舰船装备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保障平台,开创了军民联合保障的新模式。

目前,振海船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优势:

一、产品定位高端,并在高端市场形成了品牌影响力。

二、在全国船舶电气领域处于领先地位,在山东区域内有领先的优势。

三、公司拥有完善齐全的国内、国外的资质和证书。作为施耐德全球五家合作伙伴之一,拥有领先的技术优势。同时具有军品生产资质,品质与技术获得了军方认可。


产品专业行业领先

公司自主设计制造:船用主配电板驾驶室集中控制台、机舱集中控制台、机舱检测报警系统、主机遥控系统、直升机助降系统、航行信号灯控制器、充放电板、电工试验板、磁力启动器、岸电箱等各类电气、自动化船用产品,广泛应用于各类船舶。

其中船用主配电板作为船舶电力系统配电装置的核心,是由发电机控制屏、并车屏、负载屏、组合起动屏等组成,可对发电机组进行控制、保护和测量、同时对全船配电网络进行电能分配。其具有过载长延时、短路短延时、短路瞬时、逆功、欠压等保护功能。可配置手动、半自动、自动控制三种模式。自动模式下,发电机组可实现自动起动、自动并车调频调载,自动卸载等功能,同时船用主配电板可对在网发电机进行实时监测,当发生故障时,自动起动备用机组,保证船舶供电的连续性和可靠性,且可实现多台发电机组的长期并联运行,并根据实际负载情况,自动进行增、减发电机组,实现最佳的经济运行模式。

驾驶室集中控制台是由多个控制单元组成的一体化控制台;具有安装方便、功能完善等优点,可根据客户需求设计尺寸和安装各种设备,广泛适合于各种船舶的驾驶室集中控制。其主要由操舵单元、主机遥控单元、通导设备、内通设备、照明分电箱、助航分电箱、航行灯、信号灯单元等组成,可根据实际需求增减相应设备和功能。


客户第一顺势而行

目前,政府正在推行新旧动能转换,那么企业就应该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”郑董说,对目前企业发展来讲,怎样适应客户的需求,这是最主要的,产品功能要满足使用、质量要可靠、价格要合理、服务要到位。企业一直以来不断出去跑市场,进行调研,与客户沟通,了解信息,不断完善内部管理体系和对外部市场调整,内外结合,开创一个新的经营局面。

把握先机继续起航

那么,公司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呢?郑董说,公司将要不断提升质量,对产品进行优化,从技术上进行创新、从服务上创新,这是未来追求的目标。一是研发生产船舶电气控制和自动化控制设备,这是我们生产主流化产品和发展方向。二是深化军民联合保障,以“为舰船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保障”为主旨,坚持“优质服务、高效保障、创新发展、合作共赢”服务理念,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,加强能力建设,不断开创军民联合保障的新局面。三是拓展配套物资供应,提高为军为民供应保障能力。